当前栏目: 高考资讯

2025年北京市高校本科新生录取大数据
一、招生规模与扩招趋势:总量突破,名校领衔
2025年,北京高校本科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计划招生4.59万人,较去年增加23.9%,增幅创近年新高。其中,市内高校计划招生3.95万人,占比85.94%,较去年提升2.41个百分点,显示本地高校对北京生源的倾斜。
• 顶尖高校扩招:清华大学扩招150人,共录取约4000名新生;北京大学扩招150人,总录取人数达4490人(校本部3534人,医学部956人)。两校合计占北京高校招生总量的近20%,凸显其在招生中的核心地位。
• 分层招生结构:985高校招生计划占比由8.51%降至7.24%,211高校占比由15.98%降至14.56%,而理工类、财经类高校招生计划增幅分别达27.5%和26.1%,反映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生源地域与国际化布局:全国覆盖,全球延伸
1. 国内生源分布:北京为核心,周边省份辐射
• 本地生源占比高:北京高校本地招生计划占比超85%,其中北京生源中学如北京市第八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录取人数超百人。
• 周边省份贡献大: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省份录取人数均超千人,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华北、华东、西南的招生网络。
2. 国际生源拓展:一带一路沿线为主
• 清华大学:国际学生300余人,涵盖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学生占比显著。
• 北京大学:留学生340人,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生128人,覆盖34个国家和地区,体现学校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三、科类与专业分布:理工崛起,交叉融合
1. 科类结构:理工类主导,文理比例优化
• 选考物理+化学科目:可报考专业招生名额占比达97.7%,凸显理工类专业的核心地位。
• 单选物理不选化学:可报考专业招生名额占比约48.9%,反映部分专业对化学的灵活性要求。
• 物理、化学均不选:基本只能报考不限选科的专业,招生名额占比仅40%左右,显示文科专业竞争加剧。
2. 专业分布:传统与新兴并存
• 传统优势专业:北京大学法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王牌专业继续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选择”,录取分数线稳居全国前三。
• 新兴交叉专业:数据计算及应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升温,各省录取平均位次较去年上升约300名。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增设“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吸引大批优质生源。
• 工学门类扩张:计划招生人数达到1.69万人,较去年增长27.5%,占全市本科专业计划数的38.4%,反映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四、考生特征与文化多样性:00后为主,多民族融合
1. 年龄与性别特征
• 00后考生占主流:2007年出生考生占比超60%,年龄跨度达15年,最小新生仅15岁。
• 性别比例差异:整体男女比例因学校而异。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男生占比约67%,女生占比约33%;而北京物资学院女生占比超50%,体现专业对性别的导向性。
2. 生源地域与民族分布
• 多民族融合:56个民族新生欢聚北京高校,体现多元文化包容性。例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录取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超10%,促进校园文化多样性。
• 姓氏与文化特征:新生姓氏中,刘、李、张、陈、王位列前五,同名同姓者众多,或将在校园中邂逅“另一个自己”。
五、录取政策与弹性机制:分数优先,专项保障
1. 录取原则
•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北京高校普遍采用“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录取,不设专业级差,体现录取公平性。
• 调剂保障:对服从调剂考生承诺不退档,录取保障性增强,提高考生录取率。
2. 专项计划与定向招生
• 地方专项计划:面向农村地区考生,招生计划较去年增长10%,为农村学子提供升学机会。例如,北京大学“筑梦计划”录取111名来自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
• 强基计划优化: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录取约920人,占内地招生29.51%,吸引5.2万+人次报名,成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主要选拔途径。
• 竞赛生选拔: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开设竞赛生选拔赛道,吸引大批优质生源报考。
六、招生趋势与办学特色:应用型导向,国际化布局
1. 办学层次与应用型导向
• 分层招生明显:985、211高校招生计划增幅较小,而理工类、财经类高校招生计划大幅增长,反映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 专业调整动态: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例如,新增数字人文、新能源汽车工程等专业,体现对“新文科”“新工科”领域的布局。
2. 国际化布局与文化传承
• 国际化教育:北京高校逐步加强国际化教育,与国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留学机会。例如,清华大学与Oracle公司合作办学,引入国际先进教学资源。
• 文化传承:部分高校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形成特色专业。例如,景德镇学院(若在北京有招生计划)依托陶瓷文化资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
七、重点高校招生亮点
1. 清华大学
• 招生规模:扩招150人,共录取约4000名新生。
• 生源质量:内地学生覆盖全国31个省份1100多所生源中学,港澳台学生约90人,国际学生300余人。
• 专业热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升温。
2. 北京大学
• 招生规模:共录取4490名本科新生(校本部3534人,医学部956人)。
• 特殊招生:强基计划录取约920人,占内地招生29.51%;数学英才班、物理卓越计划共录取约200人。
• 国际化程度:留学生340人,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
3. 中国人民大学
• 招生规模:共录取内地学生3011人,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209所生源中学。
• 专业调整:首次增设“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吸引大批优质生源报考。
• 国际化布局:国际学生128人,涵盖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