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 志愿百科

用迈克尔•波特的企业竞争理论来选大学专业
发布日期:2025-07-09 08:35:07
阅读数:17
依照波特理论,生意根据进入门槛和退出门槛,分成四种:
第一种是最好的,进入门槛高(别人进来难),退出门槛低(自己跑路容易)。
比如麦肯锡咨询公司、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以及Nature、Science 这类出版集团。
要做这类生意很难,需要非常精英的知识分子,需要多年声誉的积累,需要品牌。
但退出非常容易,生意做不下去了,直接遣散就行,又没啥固定资产,精英们被裁了也很容易找到工作。
第二种是次好的,进入门槛高,但退出门槛也高。
比如华为当移动运营商的设备商,建 5G 网络,一般人干不了这个活儿,进入门槛很高。
但是华为要退出也不容易:员工,设备,固定资产都很多,不能跑路。
第三种是次次好的,进入门槛低,退出门槛也低。
比如说我去义乌批发小商品,然后摆摊去卖。这种生意谁都能干,进入门槛低,所以会内卷,利润越来越薄。但是退出也容易,小本买卖清仓甩货,大不了稍微赔点。
第四种是最不好的,进入门槛低,退出门槛高。
比如加盟奶茶店,进入门槛低,没什么技术含量,付完十几万加盟费就可以开干。
但是退出门槛很高,固定资产很多,机器和家具还得找人接盘。
如果我们把这个竞争战略理论挪用到大学该学什么专业上来,道理也是一样的:
要选那种进入门槛高(别人干不了而且市场又稀缺),退出门槛低的(投资相对少而且技能可迁移)的专业。
简单来说就是,你学的这个专业是既能打工,也能出来单干的:学起来难,但是牛马能翻身当主人的。具体什么意思呢?接下来还是挨个儿说一下:
第一种是最好的,进入门槛高,退出门槛低。
进入门槛高有两个意思:
一是指你要选那种难的学科,别人都学不会,只有你能学,门槛自然就高了,比如数学、物理、电子信息这种难的学科。
二是指你要学那种封闭系统的知识,而不是开放系统的。
什么是开放系统的知识,就是那种自己在家看书看网课也能自学成才的,很多文科和商科都是属于开放系统的知识。
封闭系统的知识是指必须老师手把手教你的,而且要依托一定的设备。
比如你要是选生物、医学,那老师得教你怎么做实验、动手术吧,这总不能上网看视频学吧?
你要是选机械工程、仪器仪表,那起码得发个机器让你琢磨吧。
这都属于是有一定门槛,不是随便在哪里都能学的,跟你竞争的人就少了。
那么退出门槛低是指什么意思呢?就是指这门学科是相对轻资产,可迁移。
我们之前曾统计过一个近两年被投A轮的创始人的学科背景,发现绝大部分出来创业的人都是来自于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
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专业就是轻资产,可迁移。轻资产就是有手有电脑就行,打工也行,单干也行,不用依托于大型集团。
可迁移就是市场需求大,各行各业都需要,你跳槽的机会就多。
这就是退出门槛低的好处,你不必永远打工,退路也比较多。
那如果退出门槛高的话是什么情况呢?我们来看第二种。
第二种是次好的,进入门槛高(别人进来难),退出门槛也高(自己跑路也难)。
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是学通信的,进入运营商,管建5G网络的。
有一天我问他同学有没有出来创业的。他说,我们学通信的只能在运营商或者华为干,资本都是上千亿起,没法自己创业。
这种就属于退出门槛高的专业,虽然工作稳定,必须绑定在大集团。你升到高管有可能,但完全没法出来单干。
与通信一样退出门槛高的专业还有土木工程。且不说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告一段落,土木专业需求下降,而且土木也是需要依托大型房地产公司存在,自己很难单干。
相比之下,生物医药行业就完全不同。
前不久我去参加上海的清华校友会活动,把我给震撼了。因为在上海的清华校友,光我们生物医药专业出来创业的企业家就有1000多人。这就说明生物还是属于一个退出门槛比前两者低的行业。也就是说你稍微有些积累之后,是比较容易出来单干。
所以各位同学在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退出门槛,也就是能不能自己单干。
一旦不能自己单干,你作为中小企业主这个上升通路就堵死了。倒不是说你一定要去创业,但如果你的同学全都不能创业,你就很难熬出头。
如果你的天才同学在这行都熬不出头,没法创业当大老板。那当你35岁的时候被裁员的时候,你找谁去拉你一把?
如果你有几个同学能熬出头,你在行业里自然认识了很多大佬,你就有当大高管的可能。
就算当不成大高管,最起码能给介绍个工作,解决一下35岁失业问题。
如果同学们都出不了头,人人都给大集团打工,谁也帮不了谁。
第二种说完了,继续说第三种是次次好的专业,也就是进入门槛低,退出门槛也低。
大部分文科和商业都属于这一类型,因为人人都能学,所以十分内卷,薪酬没有理工科的高。
当然了如果真能做到顶尖也是很不错的,比如金庸,但是非常难。
不过这行确实是轻资产,就靠一支笔写写写,或者靠一张嘴说说说。退出门槛也低,直接宣布封笔就行。
第四种是最差的,进入门槛低,退出门槛高。其实这样的专业,存在“见仁见智”的看法。
在我看来,新闻传媒就算这样一个比较差的专业:谁似乎都可以学,但是要找到工作需要靠关系。“谁都可以学”,但是找工作要靠关系的专业,大家一定要反复斟酌,谨慎报考。不小心就会进入“萝卜坑”跟关系户打架。
以上就是使用竞争战略思维选择大学专业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用进入门槛和退出门槛的模型来思考自己想要报的专业属于哪种类型?
同时,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还需考虑哪些才是未来崛起的行业?
关于这一点,你可以根据近期资本可以根据一线资本近期在投什么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or首席技术官学什么专业,你就去报什么专业。
第一种是最好的,进入门槛高(别人进来难),退出门槛低(自己跑路容易)。
比如麦肯锡咨询公司、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以及Nature、Science 这类出版集团。
要做这类生意很难,需要非常精英的知识分子,需要多年声誉的积累,需要品牌。
但退出非常容易,生意做不下去了,直接遣散就行,又没啥固定资产,精英们被裁了也很容易找到工作。
第二种是次好的,进入门槛高,但退出门槛也高。
比如华为当移动运营商的设备商,建 5G 网络,一般人干不了这个活儿,进入门槛很高。
但是华为要退出也不容易:员工,设备,固定资产都很多,不能跑路。
第三种是次次好的,进入门槛低,退出门槛也低。
比如说我去义乌批发小商品,然后摆摊去卖。这种生意谁都能干,进入门槛低,所以会内卷,利润越来越薄。但是退出也容易,小本买卖清仓甩货,大不了稍微赔点。
第四种是最不好的,进入门槛低,退出门槛高。
比如加盟奶茶店,进入门槛低,没什么技术含量,付完十几万加盟费就可以开干。
但是退出门槛很高,固定资产很多,机器和家具还得找人接盘。
如果我们把这个竞争战略理论挪用到大学该学什么专业上来,道理也是一样的:
要选那种进入门槛高(别人干不了而且市场又稀缺),退出门槛低的(投资相对少而且技能可迁移)的专业。
简单来说就是,你学的这个专业是既能打工,也能出来单干的:学起来难,但是牛马能翻身当主人的。具体什么意思呢?接下来还是挨个儿说一下:
第一种是最好的,进入门槛高,退出门槛低。
进入门槛高有两个意思:
一是指你要选那种难的学科,别人都学不会,只有你能学,门槛自然就高了,比如数学、物理、电子信息这种难的学科。
二是指你要学那种封闭系统的知识,而不是开放系统的。
什么是开放系统的知识,就是那种自己在家看书看网课也能自学成才的,很多文科和商科都是属于开放系统的知识。
封闭系统的知识是指必须老师手把手教你的,而且要依托一定的设备。
比如你要是选生物、医学,那老师得教你怎么做实验、动手术吧,这总不能上网看视频学吧?
你要是选机械工程、仪器仪表,那起码得发个机器让你琢磨吧。
这都属于是有一定门槛,不是随便在哪里都能学的,跟你竞争的人就少了。
那么退出门槛低是指什么意思呢?就是指这门学科是相对轻资产,可迁移。
我们之前曾统计过一个近两年被投A轮的创始人的学科背景,发现绝大部分出来创业的人都是来自于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
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专业就是轻资产,可迁移。轻资产就是有手有电脑就行,打工也行,单干也行,不用依托于大型集团。
可迁移就是市场需求大,各行各业都需要,你跳槽的机会就多。
这就是退出门槛低的好处,你不必永远打工,退路也比较多。
那如果退出门槛高的话是什么情况呢?我们来看第二种。
第二种是次好的,进入门槛高(别人进来难),退出门槛也高(自己跑路也难)。
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是学通信的,进入运营商,管建5G网络的。
有一天我问他同学有没有出来创业的。他说,我们学通信的只能在运营商或者华为干,资本都是上千亿起,没法自己创业。
这种就属于退出门槛高的专业,虽然工作稳定,必须绑定在大集团。你升到高管有可能,但完全没法出来单干。
与通信一样退出门槛高的专业还有土木工程。且不说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告一段落,土木专业需求下降,而且土木也是需要依托大型房地产公司存在,自己很难单干。
相比之下,生物医药行业就完全不同。
前不久我去参加上海的清华校友会活动,把我给震撼了。因为在上海的清华校友,光我们生物医药专业出来创业的企业家就有1000多人。这就说明生物还是属于一个退出门槛比前两者低的行业。也就是说你稍微有些积累之后,是比较容易出来单干。
所以各位同学在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退出门槛,也就是能不能自己单干。
一旦不能自己单干,你作为中小企业主这个上升通路就堵死了。倒不是说你一定要去创业,但如果你的同学全都不能创业,你就很难熬出头。
如果你的天才同学在这行都熬不出头,没法创业当大老板。那当你35岁的时候被裁员的时候,你找谁去拉你一把?
如果你有几个同学能熬出头,你在行业里自然认识了很多大佬,你就有当大高管的可能。
就算当不成大高管,最起码能给介绍个工作,解决一下35岁失业问题。
如果同学们都出不了头,人人都给大集团打工,谁也帮不了谁。
第二种说完了,继续说第三种是次次好的专业,也就是进入门槛低,退出门槛也低。
大部分文科和商业都属于这一类型,因为人人都能学,所以十分内卷,薪酬没有理工科的高。
当然了如果真能做到顶尖也是很不错的,比如金庸,但是非常难。
不过这行确实是轻资产,就靠一支笔写写写,或者靠一张嘴说说说。退出门槛也低,直接宣布封笔就行。
第四种是最差的,进入门槛低,退出门槛高。其实这样的专业,存在“见仁见智”的看法。
在我看来,新闻传媒就算这样一个比较差的专业:谁似乎都可以学,但是要找到工作需要靠关系。“谁都可以学”,但是找工作要靠关系的专业,大家一定要反复斟酌,谨慎报考。不小心就会进入“萝卜坑”跟关系户打架。
以上就是使用竞争战略思维选择大学专业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用进入门槛和退出门槛的模型来思考自己想要报的专业属于哪种类型?
同时,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还需考虑哪些才是未来崛起的行业?
关于这一点,你可以根据近期资本可以根据一线资本近期在投什么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or首席技术官学什么专业,你就去报什么专业。